你是否想过,一部智能手机的精密结构、一辆飞驰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件,甚至一架航天器的核心部件,它们的诞生可能都源于一堆毫不起眼的金属粉末?
这就是粉末冶金技术的魔力——通过“制粉成形烧结”的现代炼金术,创造出传统工艺无法企及的高性能材料与零件。
过去一年,我国在这一“点粉成金”的领域捷报频传,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手,在材料、工艺、装备上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悄然改变着高端制造的竞争格局。
产学研联动,核心技术多点开花
将实验室的灵感转化为生产线的现实,是技术突破的关键。2025年以来,我国粉末冶金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幅由产学研共同绘制的技术蓝图愈发清晰。

1. 高校科研:从“经验摸索”走向“AI设计”
高校无疑是前沿探索的先锋。以中南大学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不仅在钛合金、高熵合金、高温合金等多个材料体系上取得进展,更引领了一场研发模式的革命——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融入材料设计,大幅缩短了新材料从“发现”到“应用”的周期。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南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联合团队,通过一项巧妙的 “非等温时效”热处理策略,成功解决了高端铝合金在3D打印中长期面临的强度与耐腐蚀性“跷跷板”难题,让材料同时拥有了“强壮的体格”和“耐用的品质”。
2. 企业创新:破解量产难题,锻造国产利器
在企业层面,创新更着眼于解决实际生产和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电气通过优化激光3D打印(LPBF)工艺,让高碳钢材料的性能实现了飞跃。
天工国际联合顶尖高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直指 “大型一体化压铸” 模具的瓶颈,为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制造提供国产解决方案。
在细节处,北票新正粉末冶金则通过一项专利装置,优化了铁粉的冷却过程,致力于打造纯度更高、性能更优的国产金属粉末,夯实了整个产业的基础。
3. 精密制造的“隐形冠军”
而像江苏米莫金属这样的企业,则在其专注的金属注射成型(MIM)领域做到了极致。其“分段脱脂+梯度烧结”的独家工艺,让复杂如钟表零件般的结构能实现微米级的精度控制,满足了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对微小精密零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行业正在发生哪些深刻变化?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七届亚洲粉末冶金国际会议(APMA2025)上,北京科技大学的曲选辉教授和昆明理工大学的易健宏教授因其卓越贡献荣获“突出贡献奖”。他们的工作,正是中国粉末冶金技术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缩影。
综合来看,我国粉末冶金技术正呈现出三大趋势:
1.粉末制备高端化:从“有粉用”到“用好粉”,追求更细、更纯、更均匀的粉末产品。
2.设计制备智能化:AI不再只是概念,正成为加速材料研发的“最强辅助”。
3.材料体系功能化:材料不仅要“结实”,还要耐腐蚀、抗高温、有特定的磁性,满足更多元化的高端需求。
粉末冶金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渗透,粉末冶金将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更轻更远的电动汽车:更轻量化、更高性能的粉末冶金零件,将提升电池续航,降低能耗。
更精更强的高端装备:从航空航天发动机关键部件到医疗植入体,粉末冶金技术将带来更卓越的性能和更个性化的设计。
更智慧的制造方式:与3D打印的结合,将实现复杂零件的快速、柔性化生产,重塑传统制造业。
结语
一粒粒微小的粉末,凝聚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大叙事。在科研与产业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粉末冶金技术正以扎实的进步,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注入一股坚实而强大的力量。
您最看好粉末冶金在哪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阅读
“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九届学术会议暨粉末冶金行业仪器设备展示交流会”将于11月28-3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会议详情
由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航空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粉末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粉末冶金技术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浙江万里学院余姚创新研究院、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九届学术会议暨粉末冶金行业仪器设备展示交流会”,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识别二维,快速报名会议

